1. 教学资源地图:汇集校内多元异构的教学资源(从智慧教室采集上来的教学音视频、师生上传的多媒体资源、各种活动直播/录播资源、图书文献资源等)后,经过统一存储、管理、编辑处理、分析、发布和集成,构建教学资源地图,为教学资源智能化分析奠定基础。
2. 智能化分析与处理:充分利用我校AI能力中台多模态处理和分析能力,对教学资源进行智能化分析与处理。利用智能编辑工具,对教学音视频进行智能化编辑;利用语音识别技术,对教学音视频进行实时或非实时识别和转写;利用图像识别技术,对课件自动识别和切片;利用语义分析技术,对教学音视频自动生成摘要和打标签等。
3. 多模态的教育智脑:构建教育教学垂直领域大模型,打造多模态的教育智脑。在教学资源智能化分析与处理基础上,利用知识图谱构建工具,辅助教师构建课程和学科知识库,同时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语义检索、智能分析、推理、理解生成等能力,通过内容生成、智能问答等方式,为师生提供学科知识答疑等服务,也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、多元化的知识资源供给以及个性化学习路径建议等,以提升学习效果。
4. 虚实融合,三维重建:利用AI能力中台提供的服务,对教室进行三维重建(数字孪生),将物理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深度融合,打造一个云端协同、内外融通、舒适、智能的新形态教学空间。
5. 课堂场景分析:利用AI能力中台提供的服务,对课堂场景进行识别和分析(例如,自动统计课堂人数、前排就坐率等),赋能教学质量管理,为教学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。
6. 教师助手: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,可辅助教师设计教案、辅助学科答疑、辅助设计习题、辅助批阅作业(针对语言类课程)、辅助编写教材、辅助撰写程总结等。